审核评估

审核评估

审核评估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审核评估 > 正文

马克思主义学院: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 同向同行涵育和增强思政引领力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日期:2025-09-01 作者:马克思主义学院 浏览量:

学院简介

贵州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前身为马列主义教学部,2017年正式挂牌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现有教职工37人,专职教师35人,其中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先锋”2人,教授3人、副教授18人,具有博士学位6人、在读博士5人,分别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央党校等院校,学缘结构良好,专业结构合理。内设办公室、教学科研科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等7个教研室。建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1个(3个研究方向)和“四堂联动”、德润匠心教学团队及“学习黄大年团队, 争创黄大年团队”4支,依托贵州社会科学“学术先锋号”(马克思主义与区域发展)、贵州红色文化研究等研究平台进行学术研究,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建设举措及成效

学院以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为引领,在学校“三全育人”大格局和“大思政课”总蓝图中守好意识形态主阵地、当好思政教育排头兵。按照“一五六”工作体系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抓“课程质量、结对共建、能力提升、有组织教研、质量建设”五大内涵,实施“六大行动”推进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展现出新气象新作为。

一是实施党建引领行动,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院高质量发展,发挥党建引领学院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挖掘“立德树人 守正创新”的院训内涵,以学院教学科研上的创新成果为突破口,在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中持续按照“党建+思政+特色”的“1+1+N”工作思路,全面赋能学院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在“党建+思政+金课”“党建+思政+竞赛”“党建+思政+实践”“党建+思政+科研”等方面久久为功,持续发力,努力推动构建具有理工科特色的“大思政课”体系,为贵州发展培养既有“红”的底色、又有“工”的优势的新时代红色工程师打牢政治基础、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

二是实施课程创优行动,以“一流课程”建设引领思政课课程群建设,以学业挑战度提升课程质量,以课程评估打牢课程建设基础,打好建强思政课建设的“组合拳”,形成乐游棋牌“1门核心+4门主干+3门拓展”的思政必修课程、1门四史类选择性必修的课程体系。构建理论课堂与实践课堂、线上课堂与线下课堂、行走的思政课(蓉苑-校大门-图书馆-知行湖)与场馆里的思政课(青廉课堂)、思政课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互联动的教学形态,教学改革效果显著。学院依托智慧树、雨课堂、学习通等平台,建设网络示范课,搭建“互联网+”的“大思政课”教育格局。其中《贵州省情》自上线运行以来,已有四所省内高校选用乐游棋牌资源开展教学。获得省级认定“金课”总数达6门,总数过半;“金课”建设项目1项。1名教师获省委组织部好课程认定。1名教师获贵州省委教育工委“五个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成果三等奖。

三是实施共建共享结对行动,以集体备课提升育人实效。先后开展以“共备共研聚合力 同向同行促发展”为主题的集体备课会6次。校外,乐游棋牌与贵阳信息科技学院双方的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列教学部)和土木工程学院开展“两校四院”结对子集体备课会。校内,我院与土木工程学院、材料与能源工程学院、交通工程学院、大数据学院等结对共建,在校纪委的指导支持下创新开设“青廉课堂”,探索大学生思政教育新模式。建设“教学内容+专业特色”的全要素课程资源。思政课教学内容与世情、国情、党情、省情、业情、校情、学情“七情育人”结合,彰显思政本味、行业韵味、地域风味和历史底味,探索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新时代红色工程师”共建共享机制,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与工学学科建设联动发展。学院牵头开展的“共备共研聚合力 同向同行育新人”集体备课会多次作为特色亮点工作被“学习强国”“人民网”“动静贵州”“众望新闻”等媒体报道。2名教师获贵州省2025年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项目立项,其中报送的2025年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项目中的“新时代伟大变革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典型案例”——《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4551”共建共融共促思政育人模式》已被推荐至教育部参评。

四是实施教学能力提升行动,以队伍建设激发内生活力。贯彻落实学校“教在理工”课堂教学质量提升行动,组织开展“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大讨论”活动。学院有针对性地采取了措施,每年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约170人次,到贵州商学院、贵州医科大学和贵州民族大学交流学习3次,开展“示范课”“公开课”系列活动4次。2024年初,贵州红色基因搜集整理和传承发展研究团队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与贵州高质量发展科研团队获贵州理工学院2023年度“学习黄大年团队, 争创黄大年团队”教学科研团队(科研型)培育。省级以上教学竞赛获奖12人次,1名教师获2023年贵州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本科组一等奖,校级7人次,省级教改项目6项,校级13项,贵州省教育科学研成果二三等奖各1项。

六是实施质量文化引领行动。构建“四四三”质量保障体系。加强教学督导听课管理,完善督导管理体系、建立督导评价队伍、创新督导评价方法、强化督导评价反馈,通过教学督导定期反馈听课数量,做到听、评、测、反馈一体化,推动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常态化推进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工作,不断完善“以人为本、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内部质量文化,持续优化诊改信息平台,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常态化教学质量监测预警。一是加强顶层设计:构建目标-责任-制度三维一体制度闭环。二是强化执行推进:实施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动态管理。三是关注监测评估:打造学生-同行-督导三方评教诊断机制。四是重视反馈改进:启动及时改进-按月优化-战略升级三级响应优化机制。学院荣获贵州理工学院本科教学督导工作优秀督导组、优秀教学管理先进单位、教学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奖、优秀教学管理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1名教师指导学生团队荣获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交流活动贵州省赛二等奖,1名教师指导学生参加“我心中的思政课”——高校大学生微电影展示活动荣获省三等奖,1名教师指导贵州省第八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铜奖。

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学院将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贵州省委第十三届七次全会精神,积极响应徐麟书记对贵州理工学院作出的重要指示,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五育并举”理念,持续推广应用“四级联动”“五维协同”“五位一体”“4551”思政育人模式的,全面加强特色鲜明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扎实推进学院本科教育教学评估各项工作,切实提升新时代思政课程建设质量和水平,为培养卓越工程师立德铸魂思政育人目标的实现贡献力量。



一审:马克思主义学院

二审:姚楠

三审:巫敏